在中華五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人們對金銀的喜愛是自商代以來貫穿於歷史長河中的。漢代以前,
黃金白銀是作為審美和財富的載體存在的。
漢代至明清乃至近代,黃金白銀不僅是審美和財富的載體,而且是貨幣的主要形式,也是相應歷
史時代的宗教信仰、政治氛圍、文化藝術、社會人文、審美取向的綜合載體。
那麼,該如何去欣賞、品鑒與收藏這個現代金銀幣呢?我們有必要簡單了解一下中國現代金銀幣
產業的整體發展歷程。
一、中國現代金銀幣的發展歷程
建國後至七十年代末,中國現代金銀幣產業還處於空白階段,黃金白銀這些貴金屬原料由國家控
制,基本不流通。
1979年,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紀念金幣的發行,中國現代金銀幣誕生了。至90年代初
期,金銀原料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分配,產品題材以中國古代文化和體育運動為主,全部出口海外
創匯,國內尚沒有金銀幣市場。
90年代初,隨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國人民銀行各省分行相繼成立了“中國金幣特約
經銷部”,中國金銀幣產品開始部分面向國內銷售。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大中城市自發地形
成了“錢幣市場”。
2003年,隨著上海黃金交易所的成立,全面放開黃金白銀市場,中國金銀幣產品也逐步走向大眾,
至2008年北京奧運會達到高峰。作為我國唯一承銷貴金屬紀念幣的行業性公司,中國金幣總公司在
全國範圍內發展了近百家“中國金幣特許零售商”,並與許多商業銀行簽署了銷售金銀幣的協議。中
國金銀幣的市場認知度迅速提升,金銀幣收藏群體不斷擴大。
2012年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中國金銀幣市場也進入調整期。不可否認的是,相當數
量的金銀幣收藏者對中國金幣的內在價值認識不足或不全面,普遍感到仿徨甚至灰心。
近兩年,金銀幣市場逐漸趨於平靜。這時,廣大金銀幣收藏者不禁會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中國
現代金銀幣的收藏價值何在?”
中國現代金銀幣已經走過了完全迎合市場的階段,培養出相一大批較為成熟的設計藝術家、制作
工藝家、從業者以及收藏愛好者,金銀幣逐漸成為既具有國家貨幣特征,又具有現代藝術品特征
的雙重價值收藏品。
二、美學即價值
收藏品首先必須是美的,缺乏審美的作品並不能成為收藏品。
1、原料之美
黃金白銀之所以古而為寶,就在於它們與生俱來所具備的一種不可磨滅的美。三千年的中國金銀審
美史,足以讓人們對黃金白銀產生天然的審美情趣和追求,無需耗費太多精力就可接受。
2、國家情懷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中明確指出,中國現代金銀幣是我國發行的具有特定主題的法
定貨幣。中國現代金銀幣以“傳承文化”為主旨,突出表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民族實現偉大覆興
歷程中的卓越成就,以及中國的壯麗河山,讓人們從中領略和體會到“幣之美”。
3、題材之美
中國現代金銀幣的題材,大致可分為十大類,足見中國現代金銀幣的豐富多彩和深厚內涵。如近年來
深受人民群眾歡迎的“賀歲幣”系列。該系列的紀念幣畫面應景、喜慶祥和,從題材到價格都很接地氣;
又如體現壯麗山河之美的“黃山公斤銀幣”,畫面恢宏大氣、審美意韻豐富。
4、創作之美
藝術之美就是藝術家賦予各件材料,以表現靈魂深處的終極形式。和其他優秀藝術品一樣,好的金銀
幣作品首先能帶來身心愉悅的美學享受,還能進一步體味到藝術家在作品中流露的情感,即是否情感
到位,是否能觸動觀賞者的心弦?如果是名家大師作品,可研究作品設計工藝是否帶有藝術家獨有的
個人風格等,這些都是區分藝術收藏品與一般商品的最終要點。然而,大多數中國現代金銀幣都是設
計師根據項目題材而做的“命題作文”式的創作。設計師必須在主題圈定的要素中發揮自己的藝術才華,
真實地體現出自己對該題材的理解,表現各自的藝術功力;設計師還必須考慮制作、包裝、保存等方
面的可行性與科學性。所以,先行了解現代金銀幣的設計制作流程,再去理解產品的創作之美,也是
可行的。
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入全面覆興的歷史時期,中國金銀幣作為“傳承文化”的先進載體,必將迎來一個
長遠的繁榮期。